从一开始因为各种缘分来到华商至今,每位老师都有不一样的经历和过程,静静望着,时间如水般流淌。十余载春风化雨,十余载春华秋实。
一杯清茗,沁人心肠——朱芳芳老师的清香“爱情”。
在机缘巧合之下,来华商任教成为了朱芳芳的第一份工作。从一个大学踏入另外一个大学,与之不同的是身份从学生转变为教师。2008年的她,有着与学生相仿的年龄,亦有着初为人师的兴奋。而2008年的华商,建校不久,仅有励志、厚德两栋教学楼,如沏茶之初,青涩稚嫩。
朱芳芳老师坦言那时候刚毕业的她,要给一个班下午连上四节《统计学》,这样理论性、数学性极强的课程,再加上有些学生看见教师年龄与之相仿,便会表现出不信任,但她并未打退堂鼓,而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从学生的角度、从心出发想办法,不断与学生沟通,了解学情,调整教学方法。“当我看到学生从挑剔到信服再到欣赏,这样一个转变时,非常开心!”老师在谈到自己的教学被学生所认可时,脸上不自觉的露出了满足的微笑。
随着朱芳芳老师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华商也在悄然的发生改变。
从08年至今,华商不断地在发展完善。在问到老师感触最深的变化时,她提到,以前的教室都是没有多媒体设备的,老师只能手提话筒讲课,如今的多媒体视听全面升级,这一壶“茶”上下浮沉,茶香清醇。
“很多人可能觉得大学老师上完课就走了很轻松啊,其他什么也不用干,其实不是这样的。”从采访中可以初步了解大学老师原来并非轻松,除了备课上课外,还需研究教学、辅导学生竞赛、做科研、发表论文等工作。
朱芳芳老师谈到对华商15周年校庆之际的祝福时,她发自内心的表达:希望华商越来越好!“一直以来,我都挺感谢、感恩华商,我算是和她共同成长的。”在和朱芳芳老师交谈过程中,她的言语之中不时流露出对华商满满的感恩。华商给予教师的不仅仅是成长空间,更是创造机会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不论是教师访学或是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都是华商在不同程度上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而朱芳芳老师在此依托下也不断地进步成长,她是华商获得省部级项目的第一位教师,而且该项目是华商零的突破,她是经济管理学院第一位评上副教授的教师,她荣获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称号、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优秀奖,华商学院优才计划一等奖,带领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等多个赛项的多项奖项,也曾受校报专访报导(1/8版)等等。
从青涩稚嫩到清香四溢,朱芳芳老师与华商一同成长。恬淡、甘醇——构成了朱芳芳老师的人格魅力。她的教学如此,为人亦如此。茶之清冽,需细细品味。
兜兜转转的缘分——李志凤老师的什锦“爱情”
初次相遇,觉得她是一位温柔的老师。
第一次见李志凤老师时,老师面带微笑,很阳光。她把我们带到一个办公室里,这个办公室里面有一个很大的监控屏幕,画面里有很多学生在上实训课,当时还在想学校太严格了吧,上课随时都开着监控。后来根据志凤老师了解到,监控里的是她所在的华商学院的跨专业仿真实训平台,这个平台每年带领3000多名大四学生进行仿真实训。
一开始以为教会计这方面的老师会很严肃,但是第一眼见到李志凤老师觉得她很和蔼可亲,说话很温柔,像是朋友平时见面说话时一样,让我们没有紧张感。
机缘巧合之下,与华商的缘分就此开始。
李志凤老师教书已经有12年之久了,但她在当老师的过程中充满着机缘巧合。老师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所高校当会计老师,后来由转为学校财务处的财务主管,但是老师心目中还是很想在讲台上讲课,就向学校申请一边上课一边做财务。就这样又继续教学了。谁能想到现在讲台上的李志凤老师曾经是一位财务呢?想必,就是有当财务的这份实践经历,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更好地传递给学生。
李志凤老师是在2015年来到华商学院的,说起来到华商的原因,老师说充满着机缘巧合,之前的学校要搬校区,但是老师的家在华商学院旁边,以前的学校搬校区的地方离家太远,就想着应聘来华商当老师,就这样,老师与华商的缘分就开始了。到现在只有短短5年,但在华商她已经取得很多优秀的成绩了会计学院税务系教研室主任,曾获得“蓝墨云班课杯”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大赛特等奖、华商学院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华商学院第八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跨专业校内仿真实习优秀指导教师、会计学院教学业绩十强和科研十强,还在今年获得华商学院第一届“我最喜爱的华商老师”的称号。
重新出发,不忘初心,继续潜心教学。
初来华商,一切从零开始,重新出发。刚来学校老师压力也是很大的,老师当时觉得的第一要务是上好课,每一次课堂内容都是全方位的准备,每一天在办公室都可以看得到老师的身影。而且会计这方面的知识是很严谨的,一点也不能出错,老师对自己的教学也是很严谨的,不断地提升自己,坚持高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教学。在华商学院的跨专业仿真实训平台,老师的成长是最快的。作为仿真平台的指导老师,除了有过硬的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才可以解决学生在仿真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在实训平台更好地利用机会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在2019年,在郭银华执行校长的领导下,华商学院《以提升商科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的虚实融合实习平台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得了2019年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李志凤老师是这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李志凤老师与其他老师用了6年的时间得到这个奖项,这份奖不仅仅只是一份荣誉,更是对老师们6年辛苦时间的回报,对老师教学付出的一个验证,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份奖项,同时这份奖项也更加激励着李志凤老师。
亦师亦友,与学生共同进步。
良师是益友,益友亦良师。李志凤老师在课堂上是严谨教学的老师,课下也可以是学生的亲密朋友。她非常注重与学生共同进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在教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老师的教学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老师不仅仅只是教书育人,更可以是学生的朋友,为学生的未来道路指明方向,与学生共同进步。
李志凤老师带领的是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她非常关心学生毕业以后的生活,她给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提供了多条建议,一是身份的转变:要从大学生向社会人士转变;二是心态的转变:毕业之后学校获得的成绩就清零,要重新开始;三是:目标的转变:毕业之后要注重目标的转换,注重工作成绩;四是能力的转变:学习成绩没有你的工作能力重要,其中也不能缺乏社交能力;五是经济上的转换:要学会独立,不再依赖父母。相信这些建议可以给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很大的帮助。
在生活中,李志凤老师不像工作中那么严谨,反而是个很随意的人,平时特别喜欢跟朋友出去唱K,喜欢出去旅游,下了班也会为辅导孩子作业而苦恼的妈妈。老师说她也只是一位普通的职业女性,可我觉得她并不普通,生活中随意的“她”与工作中严谨的“她”成就了不一样特别“反差萌”的李志凤。
反反复复,兜兜转转,“她”还是原来的自己,不忘初心,“严谨”是教学上的风格,但生活中的“随意”是李志凤老师生活的一个态度。
时髦老师和她的队员们——朱宁宁老师的甜蜜“爱情”
“在这差不多十年的教书生涯中,有让你影响比较深刻的学生吗?”
“就我现在的健美操队队员。”朱宁宁老师毫不犹豫地说。
健美操队从18年重组,里面的每一个队员都是朱宁宁老师挑选出来并亲自带到现在的。老师透露,她们都是从大一跟我跟到大三,所以与她们的感情是非常深的。老师的手机里都是她们的照片,在练习的;在搞怪的;在玩耍打闹的;在给老师准备惊喜的……每一张都被老师好好保存着,整个相册几乎就被这些照片占据。
“她们做出来让我感动的事情特别特别多…”。“就前段时间,她们就知道我的生日,不知道她们怎么知道那个日子的。因为我是北方人,是过阴历的。她们就以为那天阳历的是我生日,她们也没有说什么,她们就说一起吃个饭吧。我说可以呀。就吃着吃着,又是礼物又是蛋糕,我完全不知道,把我给惊着了。”
去年元旦比完赛她们聚了一次餐,本来是给另一个老师准备的生日,结果健美操队队员给她准备了一个小本子,里面有每一个人对老师说的话,还有老师和她们一起玩耍的照片,甚至老师以前的照片都在。每一张老师都有拍下来收藏着,她举着手机,不断地向下滑动着给我们分享那些照片,灿烂的微笑、宠溺的眼神,神情是非常幸福的。
老师还和我们透露,下个周末她们要参加省赛,她的队员们就会跟她练到她不用去说,早上会练、中午会练、晚上会练,因为每一队员的事情不同,没办法每一个时间段都在,但是她们有空就会去练,她们特别刻苦努力。去年有一次比赛,因为有个主力队员练得非常刻苦,前一两个星期肩膀都动不了了,但这个肩膀动不了,就动另一个肩膀,照样参加训练。把老师们给紧张的,带她又是拿药又是烤灯的,所幸在比赛前一两天好了。“全省有二十多个队伍,我觉得能进前八就很不错了,结果我们拿了第四名,当时知道成绩之后,大家抱着在哭”。
双向付出的情谊是让人非常羡慕。队员们为了不让老师失望,会努力去训练,认真对待比赛;老师也对她们很好,会心疼她们那么辛苦,叫她们不要在老师不在的时候做危险的动作,带上她们去聚餐、游玩。可以看出来老师和她的队员之间的关系是真的很好,老师还和我们透露,我去做美甲的时候还会叫上她们一起呢。老师这样说道:“就她们不经意间做出的举动,让我觉得她们这么做,我也得好好对她们。”相信在健美操队员眼中朱宁宁老师也是那个当之无愧的最喜爱的老师。
幸好你还在这里——占自华老师的麻辣“爱情”
如果你在学校里遇到传媒学院的学生,问起占自华老师,他们可能会带着满眼欢喜回答你,“哦,你说占占呀!”是的,认识占老师的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占占”,因为她曾经说过,“虽然我是老师,但是你们身上也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所以不一定要称我作老师,在某些程度上我们是平等的。“
“跟其他老师相比,占占老师真的太太太太太太不一样了!“新闻系的学生曾连用好几个太字表达占占的不同之处,采访了好几位同学,得到关于”你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认识占占“的回答不可思议地一致——在专业导论课上。“本以为导论课是很无聊的课程,但是占占老师把知识讲活了,跳出各种条条框框,走下讲台跟我们互动,还用了韩剧《匹诺曹》给我们举例子!(《匹诺曹》讲述的是记者成长的故事)”大家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都很激动,这大概就是占占的魅力吧!
“其实我的记忆力不是很好,但我会努力去记住你们。”聊起带过的学生,占占老师突然开始了坦白局。从09年来到华商工作算起,占占老师和华商学院一起从五周年走到了十五周年,天梯两旁的小树苗长成了茂密大树,学生们走了又来,但她一直都在。“你们可能会因为我比较有趣而记住我,但是学生太多我真的没有办法每个人都深入了解,所以我一直鼓励你们跟我进行communication,沟通交流真的很重要。”或许是鼓励有了效果,占占身边的人越来越多,毕业后回来看望她的学生,写信跟她分享生活或是探讨人生的学生……
“我以后想要成为占占那样的老师,虽然她不知道我把她当成榜样。”有位新闻系的学生私下给我们透露了她的想法,“虽然传播学有点枯燥,我也不可否认偶尔会开小差,但也是真心佩服占占老师可以做到把知识深入浅出,那么受欢迎,现在想来,来到华商遇见她也是一件机缘巧合的好事呢!”
学校和老师之间何尝不是缘分呢?华商学院和占自华老师的缘分,说不定是上辈子就注定了的。华商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等我们绕过几轮冬夏和春秋,还能不能和你一起,讨论那传播学的奥秘……
遇见华商,遇见爱——张宪法老师的醇厚“爱情”
人生是何其幸运,能在此遇见你。
在华商教书育人已12载的张宪法老师坦言,这些年里,作为一名设计专业的教师,他有着一帮乖巧聪明的学生,在带领他们学习、参赛、获奖的过程中,自己在其中也获得了很多。他很享受与与学生共同碰撞不同想法的过程,一起探讨,一起进步,当然还包括作为指导教师的成就感。谈到张老师印象比较深刻的学生时,他提到,2009级产品设计专业的洪志雄同学以及他们团队,是在张老师团队的指导下,斩获华商首个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一等奖。这个奖项是整个团队,整个专业的荣誉,更是学校的荣誉,拥有一个含金量高的奖项对设计行业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的,对毕业生来说更是一块通向社会,获得良好就业机会的成功踏板,张宪法老师希望他的学生都能真正的学有所成,秉承华商的教育理念,贴近社会,服务社会。
当谈及是什么原因能让张老师一直在华商工作时,他感慨地说到,华商之于他,不仅是个工作单位,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家。在华商,张老师遇见了他的爱人,从相遇相知到相爱相守,从孤身一人,到四口之家,华商的每个角落都有着属于他们的美好回忆。“在华商久了,对华商也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周围都是熟悉的环境,熟悉的领导,同事和朋友,工作起来就会非常顺畅。”
采访之余,张老师还与我们分享了他指导的学生作品,谈到从教的信念,他说他深受母校一位教授的影响,所以他也坚信自己的言行与对专业的态度是可以给学生以指引的,这让我们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希望我们在未来也能保有这种奉献自我的灯塔精神。
恰逢学校15周年校庆,张老师对学校寄予了他的美好祝愿:希望华商未来的发展蒸蒸日上,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下,充分体现办学特色,培养出适合湾区发展的优质人才,逐步实现百年名校的宏伟目标。
再续与华商之间的缘分——刘亚娟老师的浓郁“爱情”
刘亚娟老师在华商的三尺讲台已讲授7年了。这个过程中收获了许多可爱并且优秀的学生,老师微笑着回忆:“还记得有一个学生考上了研究生,特地跑过来找我,然后特别兴奋,说“老师我考上了!”,见面就来了一个大拥抱。”其中提及到一位印象深刻的学生:“你们的龙阳胜师兄,他刚好考的是我的导师,之后就变成了我的师弟。他是文学院比较早一批考上研究生的。”
刘老师是在2009年来校工作,在华商工作了四年以后去读了博士,读完博士以后又选择回到华商从教。谈及华商最大的变化时,老师微微扬手指向了校门口:“最大变化就是校名的变化,我最早来华商的时候那个校名还是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当我要去读博的时候,那天刚好是圣诞节,上完最后一节课我出校门,就发现在换校名,换成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现在这两天我发现校名又有变化,换成新的校名——广州华商学院”。老师还感慨整个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都有很大的变化,她刚来学校并没有那么多的楼房,之前的宿舍还是在三饭的七楼。特别是她博士读完以后再回来,学校的规模扩大了,整体设施也越来越好,整体的素质越来越强。“特别像文学院,之前汉文专业只有两个班,到了今年,招了十七个班,这个速度是非常惊人的。还有像现在上课的老师很多都是教授,是学校从暨大、华师这些高校聘请过来的。我们之前是一个老师教多门课,现在是一门课多个老师来教。”从简单的设施环境到整体校风校貌都在变好,老师也祝福华商可以越办越好,越来越繁荣。
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老师始终带着微笑,把读博和华商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正如评教中她的学生所说的那样:笑起来很美,很好看。让我们在紧张的采访中不经意地放松了下来,也会随着她一起开怀大笑,试问这样的老师谁不爱呢!
只因在路上多看了你一眼——李明老师的酥脆“爱情”
曾经半夜还在深圳和广州的路上奔波的李明老师为什么现在会在华商当一名老师呢?
李明老师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深圳的广告公司,在这里的待遇虽然很好,但工作中的忙碌并不是她心中所想要的那份“满足感”,作为师范学校毕业的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当老师。这一当,15年就过去了。老师说她选择华商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她说只是有一次在增城办理业务时经过华商,她当时就觉得以后会进来,没想到在几个月后,她就真的成了一名华商的老师。看来李明老师与华商的相遇就是一种缘分,只是因为多看了你一眼,一段时长15年的缘分就此展开,未来也在继续。
李明老师说一开始选择当老师的原因是使命感、满足感和责任感,进入华商之后也就越来越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伴随着华商一起走过了15年岁月。曾经的老师她也想过干3个月就走,但是15年了一直没有离开的原因就是华商一直在进步,一直在前进,华商十多年的向着好的变化使她坚持了下来,伴随着华商慢慢变漂亮,变好,从以前黄泥巴路到现在绿树成荫的大道,从以前的几栋教学楼到现在的励志、厚德、博学、创新,从第一次带学生到现在的桃李满天下。
老师带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现在有很多学生走向社会之后,会打电话向老师分享自己的成就和生活工作上的事情,这样她觉得心中很有成就感,觉得教书是特别有意思和有意义的事情。在教书生涯中,也有很多学生令她感到感动,她回忆起在刚教书时,学生会偷偷了解她的生日,给她庆祝生日。在老师回忆过程中,能感受到学生与李老师之间的相处是亦师亦友的,讲台上的她是严格的老师,走下讲台的她就是学生的朋友,当时老师的眼神也是很触动的。就在今年疫情期间的网课期间,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令她印象深刻,本以为学生会因为网课而懒惰,但是学生仍然会通过微信不断的追问,解决比赛作品的问题。
有时候缘分就是那么奇妙,一个不经意间的经过就成就了一段15年的缘分,而且这段缘分仍在继续。
从包饺子开始的故事——胡立娟老师的酸甜“爱情”
对于北方人来说,能把你请到家里来包饺子,就是自己人了,而北方出身的胡立娟老师和她学生们的缘分,就是从包饺子开始的。
刚毕业的胡老师跟随爱情的脚步,跨越了大半个中国来到广东,开始了她和华商的缘分。刚出校门的胡老师和其他年轻教师一样,努力使自己适应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
胡老师为了能够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们真实的想法,她把自己带的第一届学生们邀请到当时的教师宿舍一起包饺子,在言语交谈和喷香的饺子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贴近了许多。
一晃十二年过去了,胡立娟老师从未离开华商,时光悄悄偷走了她的年轻,却从未带走她的热情。作为思政老师,帮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十分重要,思考如何将枯燥的课堂变的生动有趣同样重要。胡立娟老师说,“无论什么事情都要从自己开始做好,思政课枯燥,就要努力将概念生活化,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每次上课我都是用开心的笑容面对孩子们,无论遇到什么糟心事,都不能把情绪带到课堂里。”
十余载的时间里,华商陪着胡老师和她的学生们一起成长。对于胡老师来说虽然一起包饺子的机会越来越难得,但是把学生当做自己人,努力了解学生想法,贴近学生生活的念头却从未消减。只有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才能成为真正理解学生,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而对于华商学院来说,能够拥有青年老师,不断为她们提供平台和机会,吸引老师们留在华商,和华商一起共同成长,也是“创百年名校”的明智之举。
美丽与实力兼具的加油派——赵慧琴老师的甘甜“爱情”
“长大以后就成了自己小时候所希望的样子”,这是需要多大的努力才能获得的成绩啊。因为从小到大都对老师这个职业怀着崇高的敬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教师梦“对我来说,教师这个职业就是正能量的传播平台,将自己所学的倾囊相授,而学生也会以老师为模范,一批一批传承下去,这就是我所认为的教师职业的崇高和神圣”这是赵慧琴老师对她为什么会选择老师这个职业的回答。在谈及老师在华商的深刻回忆,她说,在华商的每时每刻都是充实的,不仅仅给学生们讲授课程,而且在课余时间能够指导和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学科比赛,并且获得各种成绩。截止目前,赵老师已经指导学生参加过4种不同的省级以上比赛,共有29项省级以上获奖。其中,1项全国三等奖,3项全国优秀奖,3项广东省一等奖,尤其是数学建模竞赛获得了广东省一等奖,也是目前学校在该项比赛中的最好成绩。赵老师觉得让学生多参加这些学科竞赛,不仅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社会中、企业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以后的毕业论文写作和找工作都会奠定一定的基础,还可以提高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力。同时,赵慧琴老师还是一位热情的、负责任的老师,她在与我们分享她当初选择华商是因为想要在大学教书育人,自己的心态会和大学生一样充满青春活力。她关心学生的学习,经常鼓励自己的学生,让大家要珍惜大学的四年时光,学习好各种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大脑,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在华商的这十二年,她见证着它的成长和优秀。恰逢华商15周年校庆,赵慧琴老师也寄语学校继续蓬勃发展,蒸蒸日上,争取早日实现“创百年名校,育华夏英才”的宏伟目标。
一直向前走——马桂芬老师的香醇“爱情”
今年是华商校庆十五周年,也是马桂芬老师教书育人的第十二个年头。谈起为什么会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时,老师不假思索的答道,“因为我还挺喜欢和学生接触、相处的,喜欢和他们打交道。”学生的活泼与开朗给予马老师活力,而马老师将专业知识以更好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良师益友,大抵如此。对于老师而言,最棒的称赞可能并不是源于别人对自己的夸奖,而是看见自己的学生成才成业。马桂芬老师谈到,每当毕业的学生找到好工作又或者是考研成功给她发来喜讯时,她都感到喜悦。“她们懂得感恩,这让我挺感动的。”感恩,是爱与善的基础。学生向老师发来的讯息,是分享喜悦亦是感谢良师。也正因如此,马桂芬老师选择留在华商,继续在这片热土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学生。因此,她也获得了校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多次指导学生在专业竞赛中获奖,并获得优秀指导老师的称号。对于学生而言,最快乐的事情可能并不单单是吃吃喝喝玩玩,而是在自己所学专业里碰到好的老师。“是啊是啊,我现在上的专业课就是马老师教的,书也是她编的!”偶然之间,和会计专业的同学聊到华商十大学生最喜爱的教师时,她这样说到。相信马老师在课堂时的认真与负责,是被学生肯定及喜爱的。而人生如烟,如云,如风,转瞬即逝,仅有倒退的人和车,没有倒退的时间和路。时间从未停止它的脚步,而马老师也从未停止她前进的步伐。如今,她共主持过校级课题1项,以排名第一参与省级、厅级课题多项。曾在《会计之友》、《中国注册会计师》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编写《管理会计》(副主编)、《财务管理》(参编)教材2部。“华商,让我觉得有归属感。”谈及学校时,老师这样说到。学校一直以来对教师的科研项目有所扶持,提供奖励措施的同时注重教师发展与人文关怀。在十五周年到来之际,马老师也在此献上自己对学校的祝福“希望华商越来越好。”
“爱情”常驻时光不老,老师们的这份“爱”,是对学生和同事的“爱”。这份“情”是对华商这十几年累积下来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