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资讯
首页 > 团学资讯 > 正文

2025暑期实践·“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丨广州华商学院“青蓝织梦”实践队走进龙川佗城镇灵江村开展无人机杂草识别技术田间验证

为深入贯彻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战略部署,推动“智慧农业”技术精准赋能乡村振兴,2025年7月14日,广州华商学院“青蓝织梦”社会实践队赴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灵江村,开展无人机低空杂草识别技术田间应用调研。通过现代科技为农田管理提供精准支持,推动乡村质量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能,展现了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

飞入农田,精准识别开辟除草新天地

“飞入农田,精准识别”,这是广州华商学院“青蓝织梦”实践队在灵江村开展无人机杂草识别技术应用的核心目标。该技术依托YOLOv9深度学习算法与ExG+OTSU传统算法的有机结合,配备高精度高清摄像头和智能识别系统,能够高效采集农田数据,实时传输至系统进行智能分析。这项技术突破了传统人工除草的局限,通过科技赋能,农民可以通过手机平台实时获取除草作业数据,获得精准的“除草导航”,大大提高了农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展现了智慧农业赋能乡村的巨大潜力。实践队员们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农业模式的束缚,为农田管理带来了崭新的变革。

精准识别,助农增效显成效

无人机杂草识别技术的应用不仅极大提高了田间管理效率,还提高了农户的生产效益。每台无人机在一天内可完成数十亩农田的杂草排查,技术识别准确率达到95%以上,极大减少了人工除草中的误判和无效操作。在精准化的指导下,农户节省了人工成本,还避免了农作物的盲目损伤,从而提高了种植效益。科技赋能的农田管理新模式,不仅提高了作物的生长环境质量,还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切实的帮助。正如队员们在实践日志中所写:“科技与农业携手并进,犹如青蓝织梦、禾上添香。”

智能赋能乡村,提升农田管理新高度

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背景下,广州华商学院“青蓝织梦”实践队推动无人机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落实智慧农业的落地应用。通过与当地农户的合作与技术培训,队员们助力农民熟练掌握无人机操作及数据平台使用,将“科技务农”理念贯穿到农业生产的每个环节中,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此次实践不仅提升了农户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更促进了农业科技在乡村的普及。队员们在培训过程中积极指导农户如何高效使用无人机系统,帮助他们把农业管理提升到新的智能化水平,为农村经济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技术保障。

田间智耕,带动乡村振兴新风尚

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广州华商学院“青蓝织梦”实践队在灵江村的工作不仅提升了农田管理的效率,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动能。队员们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操作演示和数据收集,帮助农户提升了对无人机杂草识别技术的熟练度,实现了从实验室技术到田间地头的转化。展望未来,实践队将继续优化技术模型和操作流程,推动无人机杂草识别技术在更广泛的农村地区落地应用。通过长期的技术培训和指导,队员们力求帮助农户掌握智能农业技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升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数字赋能农业,智慧农业前景可期

经过此次田间验证,实践队进一步完善了无人机杂草识别系统,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下一步,实践队将继续优化技术模型,提升识别准确度,探索更多农业管理场景中的应用。与此同时,队员们还计划开展更多的常态化技术培训与指导,推动更多农户掌握这项智能技术,推动农业生产的智能化转型,助力乡村振兴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青蓝织梦”实践队的成员们,正用自己的青春和行动,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精彩篇章。通过科技赋能与智慧农业的结合,他们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希望与动力,在田间地头、阡陌纵横中铺开了科技创新的新画卷。“禾”光璀璨,乡村振兴再展雄风。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增城荔湖街华商路一号

邮箱:tw@gdhsc.edu.cn   官网:tw.gdhsc.edu.cn

版权所有  共青团广州华商学院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