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资讯
首页 > 团学资讯 > 正文

2025暑期实践·“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丨荔志凌云赴乡野,青春聚力助振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广州华商学院荔志凌云实践团以青春之名,奔赴乡野大地。他们穿梭于荔枝园的翠绿枝桠间,奔走在乡村的阡陌小径上,用专业知识对接需求,以青春热忱激活资源,在“百千万工程”实践里,书写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动员启航凝聚青春合力,奔赴振兴战场

实践首日,动员培训大会为行程拉开序幕。三位指导老师强调安全为要,叮嘱队员们出行、操作、起居皆需警惕,守护自身与团队平安。陈少鸿副院长指出,此次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契机,盼大家以专业知识在实干中成长;罗永桂和王蓓老师鼓励队员团结协作、勇担使命,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期许实践满载收获。

动员会后,实践团正式踏上征程,怀揣热忱与期待,向着乡野进发,准备以行动诠释青年担当,为乡村发展添砖加瓦。




荔枝赋能:全链参与,激活产业新引擎

冯村荔枝园里,实践团开启“电商+文创”赋能之旅。从需求对接时敲定发展计划,到深入荔园穿梭拍摄、协作采摘,队员们用镜头捕捉果农劳作的鲜活场景,记录荔枝饱满鲜。




冯村荔枝:“电商+文创”焕新产业活力

在加工环节,大家发挥创意,围绕荔枝探索特色文创产品,将荔枝元素融入设计,从包装到衍生纪念品,赋予传统荔枝产业文化新内涵。销售推广上,构思多元方案,借助电商平台、社交新媒体,讲述冯村荔枝故事,拓宽销售渠道,让古老荔枝产业在青春创意与现代电商助力下,焕发出蓬勃生机,成为乡村增收致富的“甜蜜引擎”。


产业座谈:碰撞思路,锚定发展方向

实践团与指导老师、冯村党委委员一起,开展荔枝产业升级座谈。陈少鸿副院长聚焦荔枝产业化、深度品牌化,剖析发展潜力与突破点;冯村党委委员冯学明分享实践难点,队员们则从专业视角,提出“文化赋能传播”等思路,在交流碰撞中,明晰产业发展路径,凝聚起助农兴农的坚实合力,为荔枝产业长远发展筑牢智慧根基。


斯庄村:“党建+”解锁振兴新局

踏入斯庄村,实践团探寻乡村振兴的“党建密码”。村书记介绍,以“党建+”引领发展,崭新沥青路连通家家户户,农家庭院花草错落有致,乡村环境整洁美观。队员们切实触摸到乡村发展的强劲脉搏,感受“加速度”背后党组织引领、村民齐心的治理智慧,为乡村治理与产业协同发展提供鲜活样本。




华农基地解码科技兴农“田间智慧”

在华农基地,实践团见证科技赋能农业的力量。这里,先进种植技术、智慧管理模式应用于农田,为农业生产提质增效。队员们深入田间,学习实践农业科技,了解如何借助科技手段优化种植、提升产量品质,将知识与乡土实践结合,探索科技兴农助力乡村发展的新路径,让青春智慧在田间地头扎根生长。


实践复盘:感悟成长,锚定前行方向

复盘会上,队员们围坐交流,分享实践感悟。大家坦言,起初以为凭热忱便可做好乡村事,亲身经历后深知,懂土壤专业知识、会电商运营技巧、能设计文创方案等专业方法,才是解决乡村问题的“金钥匙”。

此次实践,让青春与乡土深度交融。队员们不再是书本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将农学理论、传播技能、创意思维,转化为荔枝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变成村民致富的“催化剂”。青春价值在此彰显——不是高悬云端的空想,而是脚踏实地,用学识为乡村挣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未来,荔志凌云实践团将带着实践收获,持续深入乡野。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让青春之花再度盛放,不断汇聚助农力量,为“百千万工程”与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续写赋能乡土的精彩篇章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增城荔湖街华商路一号

邮箱:tw@gdhsc.edu.cn   官网:tw.gdhsc.edu.cn

版权所有  共青团广州华商学院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