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切实肩负起青年一代传承地方文脉的责任担当。广州华商学院“青衿萤火”实践团聚焦潮汕文化传承,精心策划并开展了“印象潮汕书画课”、“潮剧课程”、“揭阳龙舟特色课程”、“潮汕粿文化手工课程”及潮汕元素墙绘创作等系列活动,以多元形式探寻潮汕文化根脉,助力非遗传承。

笔墨丹青绘潮汕,一纸风情入画来
“印象潮汕”书画课的开场由一场“触感传书”的互动游戏开始,瞬间点燃课堂的热情。学生们凭借指尖余温猜字形,细微的触感如同流动的密码,在队列中悄然传递,这份新奇的体验让书法在学生们心中埋下了好奇的种子。实践团志愿者化身书法引路人,带领学生走进笔墨的世界。从“身正腰直”的坐姿要领,到“指实掌虚”的握笔秘诀,再到提、按、顿、挫的运笔变幻,每一个细节都被拆解成生动的示范。志愿者握着学生们的手在宣纸上轻舞,墨痕或浓或淡,或急或缓。笔端起落间,学生们渐渐体味到书写本身的韵律与沉静。
国画课堂上,“水墨转印”成为了新的焦点。滴落在水面的墨滴随水波晕染,轻覆宣纸便拓出奇妙纹样,学生们惊叹这自然天成的画作,对国画的兴趣愈发浓厚。“一笔绘一叶”的兰花绘画教学里,藏着起笔时的果断与收锋时的含蓄。从叶片的舒展到花瓣的卷曲,一步步拆解兰草的风骨。在笔墨交融间,潮汕人骨子里的清雅与坚韧,就这样悄悄融进了学生们的画作里,让“印象潮汕”在宣纸上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声韵悠扬传雅韵,潮剧经典润心田
潮剧课堂上,悠扬的唱腔尚未响起,浓厚的文化气息早已弥漫开来。实践团志愿者化身潮剧文化讲述者,将这朵“南国奇葩”的故事徐徐展开,用鲜活的语言细数潮剧六百多年的岁月沉淀,讲述其作为十大剧种之一的独特地位,以及荣登国家非遗名录的荣光。潮剧的传承从不是固步自封。《柴房会》里的潮文化动漫元素将潮剧焕发新的活力,收获了大批年轻粉丝。而过年时搭台唱戏的传统,更让潮剧自然而然地融入生活的肌理,在烟火气中代代相传。
民间潮剧艺人带着一身绝活登场。《京城会》的婉转唱腔刚起,《真情融化冰千尺》的优美舞姿已随音而动。艺人们饱含深情的演唱、行云流水的身段,让学生们看得目不转睛。一曲终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这一颗关于潮剧传承的种子,已在学生们心中悄悄发芽。


龙舟溯源探文化,巧手承艺悟精神
揭阳龙舟特色课程似一场流动的文化盛宴,将理论的厚度与实践的温度巧妙融合。实践团邀请潭王村龙舟队队长王伟歆入校为学生开展生动的理论课程,没有刻板的说教,而是用带着乡音的幽默话语,讲起自己从小与龙舟为伴的日子——清晨的江面如何泛起金光,船头的鼓点怎样敲碎水雾,还有那些与队友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的故事。这场对话,让书本上的文字长出了筋骨,非遗民俗不再是遥远的符号,成了能触摸到的精神力量。
手工绘制龙舟风采,校园开出最美“传承花”。手工课上,实践团志愿者首先向学生们介绍龙舟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一幕幕承载着龙舟文化的历史图景缓缓铺开,且细致讲解制作龙舟手工作品的方法与技巧。指尖翻飞间,卡纸被折出流畅的弧线,剪刀剪出精巧的纹路。在学生们的巧思与努力下,渐渐显露出龙舟纸糊的雏形。一番精心制作,一艘艘造型生动、色彩鲜艳的精致小龙舟在手中纷纷诞生。手工作品中不仅泛着童真的光,也在学生们心中种下传承之花。

粿香飘逸话民俗,粘土巧塑潮汕情
粘土捏出潮味来。实践团精心策划的“胶泥塑粿・潮味绵延”手工课,为学生们打开了通往潮汕粿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在指尖的创造中,触摸千年潮韵。活动现场暖意融融,一张张传统红桃粿的图片在屏幕上次第展开,志愿者们娓娓道来:那圆润饱满的造型,暗含着对生活富足的期盼;表面精致的吉祥纹路,每一笔都承载着祖辈的美好祝愿。
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学生们专注于还原红桃粿的经典模样,指尖轻压,将祈福的心愿融入每一道纹路,把潮汕民俗符号巧妙地融入作品,让传统与创意碰撞出别样火花。除了红桃粿,鼠壳粿的质朴、咸水粿的精巧、无米粿的灵动,都在学生们的手中渐渐成形。这不仅是手工创作的乐趣,更是一场与潮汕文化的深度对话。“胶泥塑粿・潮味绵延” 这堂非遗手工课,就像一条纽带,让年轻一代在泥土的芬芳中,感受到潮汕人对生活的热忱,让古老的粿文化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勃勃生机。

彩绘上墙焕新颜,潮韵如画共传承
潮跃墙面,再添新颜。实践团志愿者组织开展潮汕元素墙绘活动,专注勾勒绣状元帽轮廓,确保其形态精准呈现。依据设计标准把控色彩浓淡,以准确展现潮汕元素的独特韵味。在团队IP形象萤舟舟和舟小阳的绘制环节,志愿者巧妙将龙舟元素融入到IP形象主体中,实现IP形象与揭阳龙舟文化的有机融合。龙舟图案的绘制力求充分展现揭阳龙舟的灵动与气势。
面对多变的天气条件,志愿者始终保持热情,专注于通过画笔将潮汕文化的内涵与特色呈现于墙面。此次活动不仅为潭王蓝康红军小学增添了潮汕文化气息,也让更多人借助视觉艺术感受到潮汕文化的丰富底蕴。


潮汕文化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让潭王蓝康红军小学的学生们深入触摸了潮汕文化的底蕴,为潮汕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更以青春力量助力了非遗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文化的传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代代接力。未来,“青衿萤火”实践团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青年担当,为潮汕文化的薪火相传贡献着青春智慧与力量。相信在更多青年的参与下,潮汕文化这颗璀璨的明珠将在时代的长河中愈发闪耀,持续绽放出独特的魅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