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资讯
首页 > 团学资讯 > 正文

西部回信丨青春盖过邮戳,你的故事山河都听过!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新疆克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广州华商学院西部计划志愿者、广大团员青年第一时间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回信精神,“建功西部”的豪情在大家心中激荡,表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指引,将青春奋斗融入强国复兴伟业,在西部边疆和基层一线奋力书写大人挺担当的青春篇章!

华商青年作为这封回信的“收信人”,正在以实际行动响应时代的召唤,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曾经立下志愿西行的华商青年,收到回信后心中又会泛起的怎样的波澜。

青春奉献山海。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让我倍感振奋。西部计划是一所“大学校”,在这里青年志愿者接力奋斗、无私奉献、不断成长。同为投身乡村教育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我必将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化作服务边疆教育的澎湃动力,持续以信息科技的教学为依托,通过一系列“科普+游戏”等方式,让科技更加贴合学生生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孩子们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西部行,天山情,我会一如既往在祖国西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把爱与希望的种子播撒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为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更好建设美丽新疆注入青春力量。(文学院2024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陈日财,服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第六中学) 

在五四青年节这个充满青春激情的日子里,习近平总书记对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回信,不仅是对万千青年扎根基层、奉献青春的高度肯定,更是对新时代青年与祖国同频共振的深情召唤。回信中的殷殷嘱托,让我深刻感受到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信任与期待。西部计划志愿者们用行动诠释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赤子之心。王鹏在汶川地震后重返北川守护安宁,汪艳两度进藏扎根教育,翁高悦追随父母足迹在宁夏基层服务,他们跨越山海的选择,是青春理想与家国情怀的交织。在帕米尔高原的谢依特小学,志愿者高淑贤用一盏台灯点亮了学生的求学希望;在新疆克州,志愿者们用双语教学架起民族团结的桥梁;在内蒙古,蒙古包里的课堂和那达慕大会的文化宣讲,让各民族像石榴籽般紧紧相拥。青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力量,而志愿者们正是以点滴行动践行这一使命的先锋。我想到内蒙古22年来的1.6万名志愿者,他们用青春接力润泽北疆,将论文写在沙漠与草原之间;也想到新疆巴克墩村的支教团队,用“一年不长的时间”种下终生难忘的深情。这不仅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更是青年与时代的同向同行。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以总书记的回信为指引,将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在西部大地上继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诗行。(管理学院2024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方少明,西部计划志愿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白杨市一六四团纪委)


(第二排右一为黄俊斌同学)

在五四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我备受鼓舞与激动。同时,倍感身上肩负的使命也越来越强烈,一定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追随前辈的援疆脚步,不断践行“有理想,敢担当”的援疆志愿精神,努力把光亮送到更远的地方。要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始终坚持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价值取向,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跑好历史的接力棒。(创意与设计学院2024届视觉传达设计毕业生黄俊斌,服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


我深刻感受到新时代青年肩负的使命与担当。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正是对“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的生动诠释。新疆西部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们扎根边疆、服务人民,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基层是青年成长的沃土,更是绽放光芒的舞台。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在艰苦环境中锤炼本领,在奉献中实现价值,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会计学院2024届会计学专业毕业生邓双,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于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自然资源局)


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让我倍感振奋、倍受鼓舞。从大学期间参与各项校内外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的项目,到西藏昌都这片辽阔天地,以微光发热,跨越山河的志愿足迹,见证了我的成长蜕变。像谢依特小学的志愿者们一样,我每天都勤勤恳恳,踏实从小事做起,经历无数挑战,从一开始不知所以,到如今能独挡一面。某一天,我与领导、同事前往村居开展基层群众工作,为困难青少年群众送去过冬生活物资。我走进了村民的家,他们热情地用藏语招呼我,微笑着端来了热腾腾的酥油茶,那一刻笑容超越了语言的障碍,藏族人民用朴素的品质和祥和的温情,感染了我的内心,拂去了天气的寒意。临走,主人伫立于家门口,与我们挥手道别,此情此景,映入脑海,融在心底,化作了我坚定不移走下去的动力。在投身于祖国西部基层教育事业建设的过程中,我与各民族人民朝夕相处,亲如一家,这是夯实民族团结根基的“实践课堂”。我将继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苦练过硬本领,继续扎根基层做好支教服务工作,不负时代重托,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我校人工智能学院2023届毕业生李东,2023年西部计划志愿者,江达县群团工作部团干部)




青春挺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不仅是对志愿者们的亲切关怀和高度肯定,更是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勉励。通过学习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作为校级组织常委团成员的我深受鼓舞,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们要做到:第一、坚定理想信念,筑牢青春之基。谢依特小学的支教志愿者们,正是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毅然选择到祖国边疆支教,用青春和汗水践行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以他们为榜样,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第二,厚植家国情怀,彰显青春担当。总书记勉励青年厚植家国情怀,让我感受到家国情怀是青年奋斗前行的“动力源”。谢依特小学地处边境,条件艰苦,但志愿者们没有退缩,而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边疆人民的责任。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扎根基层,为边疆的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希望。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民生,积极投身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我们更要在各项校内外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彰显青年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为我们青年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青年的壮丽篇章。(校团委对外联络中心常委团成员 叶美琪)

总书记的回信,每一个字都重如千钧,它不仅是对那些在边疆支教的青年们的褒奖和肯定,更是向全体青年发出的强烈召唤。作为学生组织的负责人,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份责任的重量。支教团队在边疆的实践,不仅促进了民族团结,还稳固了边疆,这些行动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青春的价值在于无私的奉献,而青春的力量则来源于勇于担当的精神。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指导思想,精心策划一系列民族团结主题活动。这些活动将促进不同校区、不同民族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我们还将结合各学科的特色和优势,组织一系列“科技下乡”和“文化传承”的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希望青年学生能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厚植他们的家国情怀。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我们将以实际行动来践行总书记的嘱托,让青春在强国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我们将鼓励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同时也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我们相信青年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发展需求,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校华商之声广播电视台常委团成员 黄集恒)

在五四青年节这个充满青春活力与希望的节日里,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引发了我的思考与感悟。习总书记在回信中对志愿者们响应号召奔赴西部边疆地区教书育人,在促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以及兴边富民和稳边固边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对全国广大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这不仅是对支教志愿者们的高度赞扬,更是对我们全体青年的激励与鞭策。谢依特小学的志愿者们,他们远离家乡,来到距离边境线仅47公里的地方,面对艰苦的环境和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现状,没有丝毫退缩。他们因地制宜探索教学方法,开展上千次家访,开设丰富多样的课程,用自己的知识与爱心,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让祖国边疆的花朵也能茁壮成长。他们的行动,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是家国情怀的生动诠释。他们明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需要建设,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教育,他们用青春与汗水,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作为校级学生组织常委团成员,我们虽然身处校园,但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同样为我们指引着方向。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在组织校园活动时,我注重活动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协调各方工作时,我始终把服务同学、服务学校放在首位;面对工作中的难题,我不畏挑战,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同时,我积极参与主题班会、座谈会等,学习基层和西部建设的重要性,了解戍边支教志愿者的事迹。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以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志愿者为榜样,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将青春融入到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青年的壮丽篇章。(校团委大学生新媒体发展中心常委团成员 张琳婕)


青春风华,初心如;实践磨砺,志愿笃行。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华商青年,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奉献中绽放青春光芒,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增城荔湖街华商路一号

邮箱:tw@gdhsc.edu.cn   官网:tw.gdhsc.edu.cn

版权所有  共青团广州华商学院委员会